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电磁耦合或电感耦合的方式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标签是射频识别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RFID标签中有应答器。当标签进入射频区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来获得能量。然后向RFID阅读器发送特定的信号。大多数标签都有一个序列号(如SKU码)。阅读器收到ID序列号后,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数据,并按照指令完成相关操作。射频识别标签还具有可读存储器,用于存储为不同阅读器生成的信息,并且这部分信息用于识别标签所附着的物体。
RFID技术最早起源于英国,在二战期间被英国皇家空军用于识别自家和盟军的战机为了识别返航的飞机英国在盟军的飞机上装备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类似于飞机上的“黑匣子” 。
控制塔向返航飞机发送询问信号,收发机接收信号,然后返回信号。询问器根据返回的信号识别朋友或敌人。这是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萌芽,也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第一次实际应用。但是,当时这个系统只在军事和实验室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相对简单的商用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用于仓库和图书馆等货物的安全和监控。这种早期的商用RFID系统,称为1-11位标签系统,相对容易构建、部署和维护,但其缺点是只能检测标记的目标是否存在,不能有较大的数据容量,不能区分目标之间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技术越来越成熟,其成本越来越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如美国国防部规定2005年1月1日以后所有军用物资都要使用RFID标签,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已经在大西洋沿岸广泛使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建议制药商从2006年开始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来跟踪假药。
RFID(射频识别)又称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信技术,它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在识别系统和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其本质是利用射频技术实现对物体身份和信息的识别。
在我国,RFID主要应用于物流、资产管理、防盗防伪等领域,随后其应用范围扩大到安全、医疗、交通、食品安全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RFID将在金融支付、物流、零售、制造、服装、医疗、身份识别、防伪、资产管理、交通、食品、动物识别、图书馆、汽车、航空、军事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